企业初创期,如何设置合理的股权架构?

2022-01-04 18:20:37

合理的股权架构是助力企业脱颖而出的不二法门。也是企业生存下来乃至致胜的关键所在!

初创企业如何去设置合理适合的股权构架呢?

 

切忌股权结构平均化

 

在企业发展过程中,每个股东的贡献大小是不一样的。在创业初期,需要一个大股东,来作为决策的中心。大股东可以是完全控股(67%以上)也可以是绝对控股(51%以上),另外搭配几个占股10%左右的小股东,有点话语权,偶尔跟大股东唱个反调,但又不影响最重决策。

初创团队2~3人最为合适

 

互联网时代众筹模式盛行,人拿出1~2万就能当个小股东,因此也导致初创团队过于臃肿的现象,反而人数众多导致无人决策。初创团队最重要的是“合伙人”,别急着“众筹”。二至三人的初创团队会发展得非常稳健。

 

 大股东完全控股

 

如果你成立公司之初,就是奔着上市目标去的,建议大股东控股占67%以上。一方面是为了完全掌控公司发展方向,另一方面是考虑股权稀释问题。

兼职股东股权不超过5%

 

兼职股东是指有实际出资,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全职投入创业公司工作的股东。这类股东往往属于掌握了一定流量或重要客户的资源型人才,这创业初始尤为重要。但随着公司的发展,他的重要性会成反比,如果他的占股较多,反而会称为公司的发展障碍。如果觉得缺他不可,宁可在利益分配上给予更多的补足,也不要在股权上轻易的妥协。

 

只出资股东股权不超过33%

 

只出资的股东相当于民间的天使投资人,可以给予股份,但最好不要超过33%。既然说好的只出资不管理,那就不要让其占有33%以上的否定性控股权。

 

股权退出机制

 

没有退出机制的股权协议都是耍流氓。等到股东之间撕破脸在约定退出机制,那可行性太低了。所以,在公司成立之初,就应该白纸黑字约定清楚:什么情况股权应该回收或转让?按什么价格收回或转让?

预留股份

 

有些创始人可能会在公司创立初期就预留股份,给今后加入的重要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。其实预留不预留实质差别不大,形式稍有不同。如果预留的话,就先由人代持股份;如果不预留的话,今后做个股权增发,最终结果都是股东股权进行同比稀释。

 

综上所述,股权结构设置合理,未来公司的发展才能顺畅,各位创业初期的小伙伴们,你们学会了吗?